育儿心得体会

时间:2025-10-29 19:40:43
【推荐】育儿心得体会

【推荐】育儿心得体会

当我们受到启发,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,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,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,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。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,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育儿心得体会,欢迎阅读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。

育儿心得体会1

我家女儿今年已经虚7岁了,从生下来到上幼儿园之前都是我自己带大的,虽然辛苦点,但是其中的快乐都是当妈妈所能感受到的。因为我的孩子是早产儿,所以我们对她是百般呵护,在我们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尽所能满足孩子的需求,可以算是对她百依百顺。

渐渐女儿到了学龄阶段了,我们对她的未来也算有所打算了,“望子成龙,望女成凤”这是我们初为人母的天性使然。去年我们为孩子购置了一台钢琴,从此便踏上了学习钢琴这条路。女儿也许是三分钟热度,起初她对学习钢琴的兴致很高,回来也很自觉地练琴,可是随着时间的堆积,课程难度的加大,加上枯燥无味的练习,慢慢地女儿开始讨厌练琴了,自觉性当然没有开始那么大了,有时还抱怨妈妈为什么要带她去学琴,有时弄得我自己也很生气,为了练琴女儿也没少挨骂,后来我还是耐心地对她说:“宝贝,你现在听妈妈的话,好好的练琴,将来你会感谢我的,也会感谢自己现在的付出。”虽然女儿听得有些茫然,不懂其中的含义,但是我相信会有一天她会明白的。我坚持每天女儿放学回来,督促她完成一个小时的练琴时间。我知道这条路很辛苦,很漫长,我会陪着女儿一起走下去的。另外我还给女儿报了舞蹈班,每周的舞蹈课我也坚持带孩子去上,父母对孩子的未来也算是煞费苦心啊。

做父母的都喜欢给孩子设计一个宏伟蓝图,一但这种期望超过了孩子所能承受的,就变成了孩子的负担,就妨碍孩子幸福快乐地成长。其实这些道理都明白,但是自己的小孩在这条学习的道路上,一刻也不敢耽误,总想自己的孩子能出类拔萃,能多学点知识,有所特长。身为孩子的母亲,其实心里也是很纠结的,一边担心孩子学得不够多,一边又担心孩子学了那么多会不会成了负担。

在这里,我没有太多的心得和大家分享,我只是写出了我的感受,女儿即将上一年级了,更多的.学习任务还在后面,现如今我们对她的期望还是蛮高的,希望她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越走越远,不断进步。另外我们也不想让女儿为父母的期望而活着,让孩子自由地发展,快乐的学习,但自由发展并不等于放任自流,在孩子成长学习的过程中,我们家长是孩子的领航员,在她不自觉的时候我们要督促她,在她遇到困难时,我们要引导她并鼓励她。我们的目的不是想让她成名成就,而是希望她在今后的生活中因为有能力而更自信地面对未来。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,都能开出不一样的花朵!最后还是希望孩子能健健康康地成长,开心地学习,一分耕耘一份收获!

育儿心得体会2

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,变成一名小学生,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件大事。小学是孩子一生学习的起始阶段,这个时段对于孩子一生的成长尤为重要,所以家长要做好孩子健康成长的引导者,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。美国著名的哲学家、心里学家威廉.詹姆士说:“播下一种行动,收获一种习惯;播下一种习惯,收获一种性格;播下一种性格,收获一种命运。”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来说,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比他学到了多少知识要重要的多。一个具有良好习惯的孩子是一个让人放心的,可以走遍天下的孩子;一个没有良好习惯的孩子是让你一辈子操心的孩子,所以作为家长,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源点和起点,作为家长,教育孩子的'方式可能会各有千秋,但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:那就是希望我们的孩子可以快乐学习,健康成长!下面是我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体会,与大家共勉。

一、 注重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。

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是孩子的榜样,所以父母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,处理好自己与孩子的亲子关系。教育子女的责任要由父母共同承担,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,父母一定要统一思想,行动一致。在日常的生活

中,父母要以身作则,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,随时做好孩子的榜样。

二、 懂得倾听,多给孩子一些表扬和鼓励。

孩子无论大小,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。我们要善于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,理解孩子的感受,再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,

不管孩子说什么尽量让孩子说完,要相信孩子。多给孩子欣赏的目光,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,看到孩子的一点一滴的进步,肯定他,鼓励他,耐心的引导他并以实际行动支持他,这样孩子就会把自己的优点发扬光大。

三、注重与孩子的日常交流,帮助孩子克服缺点。

要和孩子成为朋友,平时多和孩子交流,让他说说学校里有趣的事情,说说班级同学的优缺点,最近下课都在玩些什么好玩的游戏,自己还有哪些不足需要改进啊,交流时一定要以一个朋友的身份,不能居高临下的质问。发现孩子的缺点要想办法帮他改进,要针对孩子的性格想出适合孩子的办法,不能一味的批评或者仿效别人的方法,所以了解孩子和孩子成为朋友是你帮助孩子成长最为关键的。

四、 加强与班主任和老师的沟通和联系,紧密配合老师的工作。

主动向班主任介绍自己孩子的情况,经常向班主任及任课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,将孩子的点点进步向班主任和老师汇报,及时沟通。孩子是否能顺利成长,家长很重要,老师是关键。现在班级都60多位同学,老师也精力有限,作为家长的我们必须要全力配合老师的各项工作。

五、 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,并培养他学会休息和调整。

好奇心、丰富的想象力和争强好胜是孩子成长的三大要素。一年级的孩子比较小,天性爱玩,在这方面要保证孩子有充分的机动时间去玩和放松,去做自己喜欢的事。我们可以给孩子养成放学就完成作

业的好习惯,不拖拉,不磨蹭,学习完后就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。现在孩子每天上六节课,每天放学回家都很辛苦,作为家长的我们不仅要为他做好各种后勤工作,加强补充营养,更需要教会孩子学会休息和调整,比如听听音乐,闭目养神等。另外平常生活中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,要给孩子锻炼的机会,不要事事包办,让他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和在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,让孩子学会担当。

育儿心得体会3

俗话说的好,细节决定成败,因此我们在和他人沟通的时候,总会注意很多方面。但是,当我们面对孩子时,就不会注意很多了,总是想到什么,就说什么。其实,大人们这样做,很容易伤害到孩子幼小的心灵的,我们在和孩子沟通时,也应该注意细节方面的内容!

1、学会赏识孩子

孩子的自我形象,是在幼年时通过与别人互动后建立的,常常被人告知“笨”、“丑”、“不乖”的孩子,自然就会展现出“笨”、“丑”、“不乖”的特质,更糟糕的是孩子潜意识里也许就这样认定自己了。所以,我们在和孩子沟通时,一定要学会赏识孩子,用表扬和肯定来树立孩子的自信心,让孩子将“聪明”、 ……此处隐藏15823个字……事情,就能赢得爸爸的爱。在上篇《安全感来自母亲,价值感来自父亲》曾经说过,如果父亲力量的缺失,或者不被父亲认同和赞赏,会造成孩子的自我价值感降低,并且缺乏自信。自信是一个人的底气,它决定了一个人在遇到困境时的心理底线,如果足够强大,他可以应对未来一切的际遇。

父亲能够影响孩子的性别认同。孩子和父亲的关系好,女儿会更具女性美,儿子会更有男人味。在与父亲的.互动中,父亲能把女儿女性部分更好地引发出来。同样,儿子会认同父亲作为男人的责任、原则、胸怀、胆识与气魄。所以,和父亲关系很好的孩子,一般不会出现同性恋。

弗洛姆也说过:造成神经病的一个原因可能是一个男孩有一个十分慈爱,却又很娇惯他的母亲,同时又有一个性格懦弱或者对孩子不感兴趣的父亲。我这里有这样一个典型的个例,父亲是个工作狂,对家庭很少问津,家庭中母亲的角色占了大部分,对待孩子过分溺爱,在生活中母亲的照顾可以说无微不至,有求必应,从不受半点委屈,所以她的女儿任性,骄纵,以自我为中心。后来成人结婚之后,在家庭生活中因为一点矛盾就有情绪,发脾气,最后导致对方一家人联合起来对付她。她无法接受这样的待遇,心理失控最终导致精神分裂。具有这种家庭角色缺失性格的人往往孤立无援,需要得到保护,因为没有获取父亲的特点:如纪律、独立性和驾驭生活的能力。

父亲是教育孩子,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。哲学家纪伯伦说得好:“你的孩子并非你的孩子。他们经由你而来,却不是你创造的。跟随你却不属于你。你是弓的话,你的孩子就是弦上射出的飞箭。

育儿心得体会15

1、自己勤俭,对孩子却大手大脚

【害处】有的家长省吃俭用,对孩子却出手大方,以为这样是爱孩子,可除了让孩子学会奢侈、不懂回报和付出、没有良好的理财意识,反倒不能让孩子明白一些他该学会的品质,如节约、有计划的支出等。

【改变方法】爱孩子不是给他昂贵的东西,而是给他合适的。从小教会孩子理财,懂得感恩和回报、明白节俭的道理,才是给孩子最好的。

2、没有礼貌

【害处】家长平时“出口成脏”,或者总做些没有礼貌的事情,孩子自然会有样学样,在长期的模仿中逐渐把这些举止变成自身行为的一部分,成为一个没有礼貌的人。以后无论是在人际关系上,还是在学业、事业上,没有礼貌都将成为孩子的绊脚石。

【改变方法】审视自身的行为,争取做一个讲文明、讲礼貌的人。在教育孩子上,言传、身教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。

3、带着宝宝一起看成人剧

【害处】有些家长喜欢带着孩子一起看电视,因为这样既能照顾孩子还能自己娱乐,两不耽误。但是很多电视节目并不适合孩子观看,容易让还在产生错误的认知,而且长期看电视多孩子的视力发育非常有害。

【改变方法】给孩子看的电视节目一定是要适合孩子的发展阶段的、内容健康的,而且小孩子看电视的时间也要严格规定。最好用玩游戏等来取代看电视。

4、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较

【害处】总喜欢拿别的小朋友和自家孩子比较,首先可能会让自己出现心理落差,从而在教养上对孩子过于严苛,或者因为总是对孩子说“你看__怎么样”之类的话,让孩子总是把注意力放在别人孩子身上,很容易受外界影响,没有信心、自卑。

【改变方法】不要总是用别的宝宝的标准衡量自己的孩子,让孩子顺着自然的方式自由发展,只要他没有出现滞后、迟缓的情形,就不必过于担心。

5、过于爱护孩子

【害处】你心疼孩子,所以什么也不让他做,但这样实际上就是剥夺了孩子动手的机会,让他没有学习的机会,得不到锻炼,孩子就很难学会照顾自己的技能,同时出现依赖的思想,变成一个“懒惰”的小孩,将来也很难适应集体生活。

【改变方法】给孩子一些自主的'机会,在他的能力范围内,给他分配一些事情,让孩子明白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,也让他学会该有的能力。孩子动手是学习最有效的途径,过于爱护孩子实际上是害了孩子。

6、带着宝宝一起玩电脑

【害处】有的家长既想玩电脑又得照顾宝宝,于是“两全其美”地带着宝宝一起玩游戏,但是电脑的辐射对孩子神经系统和大脑的发育很不利,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刺激都会伤害宝宝,也容易造成颈椎等骨骼发育问题。

【改变方法】孩子接触电脑太早并不是一件好事,不仅能力达不到,也没有好处,虽然很多家长想让宝宝尽早接触电脑,但也一定要适龄适量才好。

7、当着孩子宣泄你的各种不满

【害处】工作有压力了、朋友间有误会了、夫妻间出现争执了,你都毫不隐瞒地向孩子倾诉,说这个不好、那个不对。这样做不仅解决不了问题,也会造成孩子的负面情绪,同时也让他慢慢学会找别人的毛病,而不能审视自身的错误,学会错误的处理事情的方式。

【改变方法】你可以用公正的态度向孩子述说,告诉他生活中有不美好的事情,但是别指望孩子替你解决,你也要尽量试着给孩子更积极的印象。

8、说谎

【害处】有时候,家长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说谎,甚至为自己的谎言沾沾自喜。这一切,看在孩子的眼里,会是什么样的?首先,孩子会觉得说谎不是错,那么他也可能拥有这种“品质”;其次,会让他因不解,而对家长的认识产生偏差。

【改变方法】珍惜孩子的信任,不要敷衍孩子,承诺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。无论孩子在不在场,都争取做一个有诚信的人。

9、做事拖拉,没有时间观

【害处】有些家长做事总是拖拖拉拉的,一点时间观念都没有,这样的做法延续到孩子身上,容易让孩子也没有时间观念,对不守时、迟到之类的不良事件都没有正确的认识,日后就很容易出现类似的问题。

【改变方法】从小给孩子灌输时间观,让他们了解时间的重要性。平时做事一定要按计划进行,严格按规定的时间完成,不要总是“来日方长”

10、不守交通规则

【害处】看看左右无人、无车,就随意乱闯红绿灯,这样不仅威胁自身及他人的安全,也让孩子不重视交通规则,存在侥幸的心理。没有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孩子,无论出门在外或者在家都很容易遇到危险。

【改变方法】不论是否带孩子出门,都要遵守交通规则。平时也尽量告诉孩子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,告诉他,这样做实际上是在保护自己。

11、当众批评孩子

【害处】有的家长为了挽回面子或其他的原因,总是在宝宝犯错的时候当中责骂他或者羞辱他,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,让孩子觉得自卑。也会影响亲子间的情感,同时这样的做法并不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。

【改变之处】孩子犯了错误要及时指出来,但态度一定要温和,告诉他为什么错了,你的目的是让宝宝改正错误,并不是当众打击他。

12、不爱运动

【害处】这大概是大多家长的通病,自己不爱运动,自然就不会带着孩子一起运动,甚至忽略运动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,让孩子成为一个小胖墩,或者因为缺乏运动而导致某些技能发展滞后。

【改变方法】多运动是利于自己也利于孩子的事情,所以平时尽量抽时间带着孩子一起做些运动和游戏,既锻炼了身体,也培养了亲子感情

《【推荐】育儿心得体会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